体外冲击波碎石(ESWL)凭借 “不开刀、恢复快” 的优势,成为肾结石治疗的常用手段。然而,不少患者在选择该疗法时,心中总会有个疑问:这种高强度的冲击波作用于肾脏,究竟会不会对肾脏有损伤?
国际尿石症联盟(IAU)委员、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常立高教授表示,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,我们结合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,为你揭开真相。
体外碎石通过聚焦的高能冲击波,将结石裂解为小块便于排出。但在碎石过程中,冲击波可能引发肾脏的机械性损伤与缺血再灌注损伤:
●机械性损伤:冲击波在肾脏组织中传播时,会产生应力波和空化效应,导致肾脏微小血管破裂、出血,甚至引发肾实质挫伤。研究显示,约10%-30%的患者在碎石后会出现血尿,这便是肾脏损伤的直观表现。
●缺血再灌注损伤:冲击波可造成肾脏局部血管痉挛、血流减少,引发短暂性缺血;治疗后血流恢复时,又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,进一步损伤肾脏细胞。长期或频繁碎石,可能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,增加慢性肾病风险。
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
并非所有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都会出现严重损伤,其风险大小受治疗参数、结石特征、患者自身状况等多重因素影响:
1.治疗参数:冲击波的能量强度和冲击次数是核心变量。能量过高、次数过多,如单次治疗超过2500次冲击,肾脏损伤风险显著上升。
2.结石因素:结石体积大、位置深(如鹿角形结石),需要更高能量和更多次数碎石,对肾脏的损伤概率也随之增加。
3.患者基础状况: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肾脏本身较脆弱,碎石后更容易出现损伤或恢复缓慢。
多项研究对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安全性进行了跟踪:
●短期影响:约50%-70%的患者在碎石后出现轻微血尿,多在1-3天内自行缓解;少数患者会出现肾周血肿。
●长期影响:有研究指出,同一侧肾脏反复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(超过3次),可能造成肾萎缩和肾功能损坏,且后期难以恢复。
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联系删除
1.严格把握适应症:直径<1cm、质地较脆的结石更适合体外冲击波碎石;若结石过大、位置不佳或患者存在严重心肺疾病,应优先考虑其他疗法。
2.规范治疗操作: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疗机构,避免单次冲击次数超过2000次;同一侧碎石次数不超过3次,两次碎石间隔10-14天,给肾脏足够恢复时间。
3.治疗前后评估:术前通过彩超、CT、肾功能检查全面评估肾脏状态;术后定期监测尿常规、肾功能指标,及时发现潜在损伤。
4.生活方式干预:治疗后大量饮水(每日2.5-3升),促进碎石排出;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,减少肾脏负担。
若患者对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肾脏损伤存在顾虑,可考虑以下替代方案:
●纤维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:针对直径在2cm以内的肾结石,此技术通过人体自然腔道(尿道)进入肾脏碎石,不损伤肾脏及肾脏周围组织。
●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:适用于2cm以上的大型结石,是在患者腰部建立一条微通道进入碎石取石,是针对复杂性肾结石的优选技术。
体外冲击波碎石确实存在一定肾脏损伤风险,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,应与医生充分沟通,根据结石大小,结合具体位置、感染、梗阻情况及合并症状等情况,综合判断,制定个性化的治疗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