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肾结石患者在手术后,常会疑惑:“手术明明结束了,怎么身体里还多了根‘支架管’?” 可别小看这根管子,它在医学上被称为 “双J管”,是术后恢复的“隐形守护者”。
今天,国际尿石症联盟(IAU)委员、四川结石病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常立高教授,将为大家详细说明其作用、留置时间及注意事项。
泌尿外科常立高教授表示,支架管的安置并非随意之举,而是为了应对术后两大核心风险,缺少它可能影响恢复甚至损伤肾功能:
手术刺激输尿管黏膜,易引发水肿。本就狭窄的管腔水肿后可能闭合,导致排尿受阻、肾积水。而支架管像 “支撑梁” 撑开管腔,保障尿液通畅,避免梗阻伤肾。
助力残留结石碎渣顺利排出:
手术难免留细小结石碎渣,术后输尿管水肿会缩小管腔,易致碎渣卡顿、引发绞痛或二次梗阻。而支架管撑开的管腔为碎渣开辟 “绿色通道”,减少卡顿与二次问题,确保手术效果。
很多患者带管期间会因尿频、腰部酸胀想提前拔管?泌尿外科常立高教授表示,支架管的留置时间有讲究,主要取决于两大关键指标:
输尿管水肿消退情况:术后3-4天是水肿高峰期,此时管壁肿胀明显,拔管易导致管腔堵塞;术后1周后水肿才逐步减轻,管壁慢慢恢复弹性,能初步维持管腔通畅,因此至少1周才具备拔管的基础条件。
残留结石排净情况:医生会设定2周的“排石安全周期”——小碎渣可能几天排出,但稍大颗粒需更长时间,2周能最大程度确保大部分碎渣排净。若未排完就拔管,剩余碎渣可能卡在无支撑的管腔内,导致手术白费、二次梗阻。
常立高教授指出,综合两项指标,支架管留置“底线”为2周,临床常规建议留置 1 个月左右(复杂结石术后可能更长)。最终拔管时间需通过B超、CT等复查确认:结石完全排净、输尿管通畅无梗阻,医生才会安排拔管。
区分正常与异常症状:带管期间出现轻微尿频、尿急或腰部酸胀,多因体内异物刺激膀胱、输尿管,属正常现象,无需过度紧张;但出现尿痛、肉眼血尿、发热等症状,需及时联系医生。
避免剧烈运动:跑步、跳跃、搬重物等动作,可能导致支架管移位、脱落,甚至划伤输尿管壁,若移位还需额外手术调整。
严格按时复查拔管:即便无明显不适,也不能拖延拔管。长期留置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,还可能有新结石附着在管壁上,引发新问题。
最后,常立高教授提醒各位患者,术后若对双J管有任何疑问,或出现文中提到的异常症状,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;按时复查、遵医嘱拔管,才能让身体更顺利地回归健康状态。